融合盲人呼叫中心 最宽容的办公室
在上海浦江科技广场园区有这样一个以视障坐席为主的电话客服团队,于2014年由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发起,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支持建立,也是国内首家商业运营的盲人呼叫中心,现有员工20余人,除盲人外,涵盖肢残、伤残等类别。
走进上海外环边上的一座商业楼,来到这间号称“全国最包容差异的办公室”。进门之后左拐右拐发现,两排对向而设的座椅上安排了十几个工位,坐得满满当当的工作人员正紧张地或敲击键盘,或接打电话,一片繁忙的景象。
他们桌前的电脑屏幕呈现黑屏状态,若不了解情况,肯定会觉得他们在“糊弄领导”。其实,这是这所呼叫中心再正常不过的日常,因为员工都是盲人。初看的震撼,在于除却这十几个工位之外的地方,都是明眼人的员工,于是这一黑一白,一明一暗,对比感直线上升。
在印象中,从没有公司会这样做,让一群盲人完成和其他人绝无二致的工作内容,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残健融合”。“盲人呼叫中心”创立于2014年,“从2010年开始,我们一加一的视障热线就很忙碌了,为盲人群体提供呼入咨询和办理业务,每天要接40~50个电话”,呼叫中心负责人傅高山说,忙碌的状态让他们逐渐开始思索,是否可以把这个业务扩大到商业层面,“接线员最初都是兼职,因为电话太多了,所以开始找人专职来做,从一个人发展到后来的四个人。”
上海的行业集中度很高,国有银行的四大呼叫中心都在这。“商业链条紧,从过去的外企自建到现在开始外包。” 在这里,他们与呼叫外包企业共用一间大办公室,业务上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对方不收我们的租金。他们的业务种类很多,我们可以试自己能做的。他们不用考虑残障专业性,我们则负责解决业务的传授细节。”盲人呼叫中心正是承接各个企业的呼叫外包,一名盲人接受厂商培训,然后再把内容传递给其他盲人。往往这项工作都交给李娜来做,李娜是第一批从北京赶过来创业的员工之一,她天生患有眼疾,后天失明。从长春特教学院毕业之后,她不甘心做按摩,就加入了一加一。后来,她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也从北京过来帮忙,两个人在上海安了家。很多员工在这里结识了人生的另一半,办公室之外的故事也越来越多。
这里的员工除了上海本地人,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一问才知道,大多都是做腻了按摩工作,转到这边变成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很多本地员工的家长不放心,跟着孩子直接来办公室瞧,才真正放心。”与合作企业的员工共处一室,除了工位上的摆饰比较“冷清”外,呼叫中心的盲人和其他员工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共用茶水间、卫生间等空间,从陌生到熟悉,互相照料。唯一的不同,来自于墙上挂满的一根根红白相间的盲杖——上班挂在墙上,下班取下回家。
截止到2017年初这家位于上海地区的融合型盲人呼叫中心作为全国第一家走商业路线的盲人呼叫中心,对盲人差异化就业起到了带头作用。从按摩房到办公室,看似简单空间的变化,对盲人来说却呼吸了不一样的空气,走入了新的天地。